特朗普赚大了, 又有企业在美投资500亿美元! 中美关税期限将至!
- 2025-07-25 08:07:08
- 319
7月15日,英国生物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美国注资高达500亿美元,用于扩建其在美的生产和研发设施。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这究竟是企业战略转型,还是在特朗普重压之下的“被动选择”?外界一时间众说纷纭。而就在同一时段,中美之间的关税暂缓协议也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8月12日这道“关税红线”正在逼近。
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博弈?阿斯利康为何在此时大手笔投资美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到底是“妙手回春”还是“饮鸩止渴”?而中美接下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如今都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阿斯利康的500亿美元投资计划,绝非一时兴起。早在2024年11月,该公司就曾宣布在美国投资35亿美元用于研发扩建。
这次追加的500亿美元,不仅覆盖了弗吉尼亚州新建药品工厂,还包括在马里兰州及其他地区的多项高科技研发项目。公司高层更是放出豪言:目标在2030年全球营收达到800亿美元,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市场。
这一数字令人咋舌,但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特朗普早在2025年4月2日就推出了“对等关税”新政,声称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重塑美国制造的辉煌。而阿斯利康的这番操作,正是在特朗普频频扬言对医药行业加征进口关税的背景下诞生的。
许多企业在特朗普的政策面前不得不权衡利弊,甚至“被迫顺从”。虽然阿斯利康的投资计划看似雄心勃勃,但这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运营成本和战略风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家企业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美国本土的果汁公司Johanna Foods,面对特朗普对巴西商品加征50%关税的决定,愤怒地将联邦政府告上了法庭。
该公司直言不讳:若关税生效,其进口成本将直线上升6800万美元,橙汁零售价将上涨25%。美国老百姓日常饮用的果汁、咖啡价格蹭蹭上涨,超市货架上的价格标签一天一个样。
巴西是美国橙汁的最大供应国,占据市场份额超过一半,同时也是美国咖啡进口的主要来源。面对这样的关税重压,巴西方面也不甘示弱,明确表示若在8月1日前无法达成协议,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这意味着美国的汉堡、咖啡、橙汁,统统要涨价。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将首当其冲,消费者的支出如滚雪球一般愈发沉重。特朗普一边口口声声说要让美国民众“过上好日子”,一边却让超市货架上的标签不断刷新,让人哭笑不得。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试图“打预防针”稳定市场情绪。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8月12日关税暂缓期并非“铁板钉钉”,而是具有一定“灵活性”。他强调,中美之间的谈判“态势良好”,并透露将在瑞典与中方官员会面,讨论是否继续推迟24%关税的生效时间。
6月中旬,中美曾就关税问题达成基本共识。虽然双方并未对外公布具体细节,但一系列举措已经悄然展开。
美国方面放宽了对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与飞机发动机等高端技术的出口限制,而中国则适时扩大了稀土的出口规模。稀土作为军工、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此举无疑是中方释放善意、推动合作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出口的增加虽然缓解了美方部分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但供应量仍远不能满足其庞大的产业需求。美国军工、新能源、高科技企业对稀土的依赖程度极高,一旦中方收紧出口,这些行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特朗普却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频频“炫耀战果”。他说,6月份关税收入高达250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3000亿美元,甚至乐观估计未来十年能进账2.8万亿美元。这种“只看收益不看成本”的态度,赢得了部分民众对“强人经济”的幻想,却也遭到不少企业和经济学家的质疑。
惠誉评级公司在年中报告中下调了美国约25%行业的前景展望,明确指出“政策不确定性”和“财政赤字上升”是主要风险。关税政策的不断摇摆,使得企业投资信心下降,市场预期混乱,加之高赤字与高债务的双重压力,美国经济正面临“多头夹击”的困局。
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虽然其研发中心设在美国,但生产线遍布全球。若将整个制造环节迁回美国,不仅将面临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全球化分工所构建的精细产业链根本无法“整体搬家”。苹果并非不愿意制造业回流,而是权衡之后发现,“这笔账根本划不来”。
在一片混乱中,特朗普却显得异常得意。他不仅对中国施加关税压力,还在7月初宣布与菲律宾、印尼、日本三国达成新贸易协议。其中,日本更是宣布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这一“惊天之举”一度被特朗普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
而这背后隐藏的却是日本国内政局的动荡与被迫妥协。此前特朗普向日本施压25%关税,如今“降到”15%,便被包装成“谈判成果”。在特朗普看来,极限施压+象征性让步=外交胜利。这种策略虽然短期有效,但长远来看,其实是在透支信任。
同样的招数,如今也正用在中美谈判上。贝森特近日再次强调,中美将继续讨论关税问题,甚至可能扩大议题范围,涉及中国购买俄罗斯与伊朗石油等内容。这样的议题安排,显然是美方试图通过多领域施压,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中国的应对策略则更为稳健务实。在不轻易让步的同时,适度释放稀土、推动技术交流、加强周边国家合作,为谈判营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尽管美国通过炫耀“吸金力”来制造舆论优势,但在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密的当下,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的产业链难以完整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的政策也让美国财政状况雪上加霜。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预测,因关税政策等因素推动,美国财政赤字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超24万亿元人民币。而与此同时,中国仍在持续减持美债,给美方施加更大财政压力。
如今距离8月12日仅剩数日,关税暂缓期是否延期成为焦点。虽然贝森特不断释放“不会生效”的信号,但市场依旧高度紧张。巴西方面更是明确表示,若8月1日前无法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将实施反制措施。届时,美国超市里的咖啡、橙汁、汉堡价格势必再度上涨。
这场看似“特朗普赢麻了”的关税战,实际上是一场多输博弈。企业成本剧增、民众日常开销上升、财政赤字飙升,这些才是隐藏在“关税收入喜报”背后的真相。而中国则在这场博弈中保持冷静与战略耐心,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稳定与信心。
中美之间的这场关税博弈,仍在继续。谁能率先“眨眼”,谁又能笑到最后,一切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政策,终将付出代价。
阿斯利康的巨额投资只是冰山一角,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表面风光,实则代价沉重。中美之间的谈判仍在继续,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冷静与智慧,将为未来的全球经济稳定赢得更多主动权。
[1]中美关税“最后期限”临近!美财长:别担心 谈判进展顺利 新浪财经
[2]特朗普药品关税迫在眉睫 阿斯利康宣布在美投资500亿美元 财联社
- 上一篇:郭晶晶不止步的人生态度
- 下一篇:金泰亨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