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报造假收超七千万元罚单, 诺泰生物股票被ST
- 2025-07-23 01:51:17
- 367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泰生物”)近期深陷信披违规漩涡。因2021年年报虚构收入、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文件编造虚假内容,诺泰生物及相关责任人被中国证监会开出合计7620万元的罚单,其中公司主体被罚4740万元,6名责任人分别领罚。此外,该公司股票已于7月21日停牌一天,自7月22日起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因年报及发行文件造假被罚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经中国证监会查实,2021年12月,诺泰生物向浙江华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简称“技术转让”),并于当月28日确认了3000万元的业务收入。
经查,浙江华贝不仅没有支付该笔技术转让款项的资金能力,也缺乏实际应用该技术的生产条件与销售途径。与此同时,诺泰生物正计划对浙江华贝进行增资,而浙江华贝支付给诺泰生物的技术转让款,最终源头正是诺泰生物的增资款项。由此可见,诺泰生物的这笔技术转让业务不具备真实的商业意义,不应确认相关收入。
这一行为使得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虚增3000万元,利润总额虚增2595.16万元,虚增利润占该公司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比例达20.64%。
中国证监会认为,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在上述行为中,赵德中(实际控制人、时任副董事长)、赵德毅(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金富强(时任总经理)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谷海涛(时任副总经理)、徐东海(时任财务总监)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此外,赵德中组织并指使公司实施上述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同样构成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的情形。
另外,诺泰生物的违法事实还包括公开发行文件造假。
2023年12月12日,诺泰生物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简称《募集说明书》),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34亿元,期限6年。同年12月21日,该公司又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果的公告》,共募集4.34亿元。截至2025年4月24日,诺泰生物已赎回40440张可转债,而“诺泰转债”累计转股数量达429.956万张。2025年4月25日,“诺泰转债”在交易所摘牌。
诺泰生物在《募集说明书》的“财务会计信息”部分公开了2021年度的财务数据。但实际上,该公司在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这一虚增利润占当期报告中记载利润总额的20.64%,这也使得《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信息”相关内容存在重大虚假信息。
中国证监会认定,诺泰生物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开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以及《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构成《证券法》所述的违法情形。其中,赵德中(实控人、时任董事)、赵德毅(实控人、时任董事)、童梓权(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金富强(时任副董事长)、谷海涛(时任副总经理)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此外,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赵德中,因组织、指使诺泰生物在公开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综合上述,中国证监会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对赵德中给予警告,并处以130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500万元罚款,作为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上述行为处以800万元罚款;对赵德毅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金富强给予警告,并处以330万元罚款;对童梓权、谷海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0万元罚款;对徐东海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至此,诺泰生物及相关责任人,共计被罚款金额为7620万元。
近年业绩增长显著
公开资料显示,诺泰生物的前身为“江苏诺泰制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在连云港成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诺泰生物是国内医药外包服务商之一,主要提供小分子化药、多肽药物等产品服务。诺泰生物的产品管线主要集中在多肽药物,聚焦热门的GLP-1靶点,旗下有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替尔泊肽等产品,此外还布局了寡核苷酸药物、小分子化药和XDC药物。截至目前,其在研项目多达85项,涵盖47项原料药项目、7项制剂项目与31项中间体。
作为国内少数侧链化学修饰多肽、长链修饰多肽数公斤级大生产能力的公司,诺泰生物司美格鲁肽、艾博韦泰等长链修饰多肽药物的单批次产量已超过10公斤。多肽原料药主要客户包括了Krka、Cipla、Apotex、Chemo、Teva、Dr.Reddy、健友股份等制药公司。2024年,诺泰生物还达成了国内多个重磅GLP-1创新药原料药及制剂战略合作。
凭借减肥药,诺泰生物近年业绩不断增长。2023年,诺泰生物净利润飙升至1.63亿元。2024年,仅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超越2023年全年,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442.77%。2024年年报显示,诺泰生物营业收入达16.25亿元,同比增长57.21%,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148.19%。2025年一季度,诺泰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58.96%;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30.10%。最新的业绩预告显示,诺泰生物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亿元到3.3亿元,同比增加32.06%-45.27%。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整个多肽CDMO行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且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近两年,多肽产能超速扩张。截至2025年6月,中国本土企业已明确披露的GLP-1类多肽API规划产能约为33-40吨(含诺泰生物11.6吨、药明康德10-15吨等),若计入未公开的中小型企业及扩产计划,总量可能接近50吨。诺泰生物、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头部企业加速扩产的同时,诺和诺德、礼来也在自建产能。如何稳定产能也是诺泰生物需要面对的问题。
诺泰生物的股价涨幅在2024年上半年曾一度高达70%以上。2024年10月,在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后,诺泰生物当月股价跌幅接近30%。随着处罚方案的公布与和ST警示,未来一段时间,诺泰的股价很有可能会经历漫长的阴跌。截至7月22日午间收盘,诺泰生物报39.28元/股,下跌4.15%。
对于被ST后将对日常经营、融资渠道、客户合作及供应链稳定性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公司是否有稳定股价的具体举措,针对内部控制及信披漏洞有哪些整改措施等问题,7月22日,新京报记者向诺泰生物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 上一篇:防不胜防的套路
- 下一篇:制片人曝唐嫣迟到一个月未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