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线电影评分体系, 豆瓣的好日子还能继续吗
- 2025-07-24 05:09:36
- 833
抖音的扩张游戏仍在继续,这一次他们盯上了豆瓣。
继此前在今年6月下旬发布“预告”后,日前抖音方面已正式上线电影评分功能。据了解,在评分等级上,抖音评分与豆瓣相似,也采用了一至五星制。但与豆瓣不同的是,抖音评分在展示用户评论时会按好评、中评、差评等类别进行区分。同时,抖音还会自动将用户在影片相关短视频评论区中的评论同步至评分页面,并归为“视频评论”。
抖音会自建电影评分体系这件事,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从投资出品到自建票务平台,再到成为宣发阵地,对于作为文娱行业如今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抖音的图谋可谓是由来已久,而且布局已经甚广。随着评分体系的上线,抖音几乎已经实现了相关业务的生态闭环。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抖音对电影行业的布局涉足多个环节,但在诸如投资出品、票务平台等环节的表现并不出彩。以票务平台为例,虽然早在2022年抖音便收购票务平台“影托邦”,并在随后将其更名为抖音电影票。但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中国在线票务行业市场规模、市场占比及市场竞争格局》显示,当下在线票务大部分的份额仍由猫眼及淘票票占据,两者合计市场份额已达95%。
相比之下,凭借日活8亿用户构筑的流量池,近年来抖音在影视宣发领域则已拥有颇为可观的影响力。此前在2022年,全年云合数据评级为S+的剧集在抖音上宣发的覆盖率便已达到100%。此外据Tech星球援引业内人士透露的数据显示,抖音在电影宣发投流预算中占据的比例已达60%左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抖音上线电影评分机制可以说是几乎必然。别的不提,随着影视宣发周期普遍后移,映后口碑运营已然成为了票房的关键,而评分机制无疑能够成为抖音深度介入影视映后传播的又一大利器。对于抖音方面来说,电影评分机制的上线也意味着其已经不再满足于“卖水人”这个角色,而是希望借此深度参与口碑构建,掌握内容舆论的后半场,从而与微博、小红书等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能借此完成从被动接受宣传到主动搜索评分的用户行为转变,抖音将有望成为电影消费决策的终极入口,从而反哺其票务等业务。试想一下,如果用户愿意在抖音内完成从观看预告片、主创座谈到购票选座,再到给出评分、观看细节复盘等观影全流程,这种体验势必会对传统票务平台形成降维打击。
再加上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豆瓣评分在国内影视评分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也开始面临信任危机,甚至随着流量明星、饭圈文化的盛行,其一度还曾出现过更为极端的“一星运动”。而这一局面,就为抖音评分提供了空间。
而且抖音评分标榜“来自大众、来自观众、有理有据、一视同仁”这四项原则,似是有意淡化专业影评人的话语权。结合抖音相比豆瓣更为庞大的用户规模就不难猜测,抖音评分似乎是试图走出一条与豆瓣不同的道路,即不去做带有精英色彩的评判标准,而是更强调大众消费决策的工具属性。
然而众所周知,评分机制能否真正具备影响力,核心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打分人数的多寡,更在于公信力是否站得住脚。当抖音既掌控宣发、购票渠道,又主导评分体系,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必然就会引发质疑。尤其是深度合作影片获得流量倾斜时,其评分体系的独立性就可能会遭受考验。
对此,抖音也只能缓缓图之。就目前来看,抖音评分功能覆盖的影片数量相对有限。以目前院线新热电影为例,目前仅有《酱园弄.悬案》、《侏罗纪世界:重生》、《长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等影片已经开分。
用抖音方面的话来说,平台希望提供给用户公正、客观和有价值的用户评分,在此之前会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用户评分计算,计算后结果若满足要求即会公布;当前抖音上有越来越多的观众用户愿意在抖音留下评分评价,接下来抖音评分会逐渐覆盖新热、历史电影。
总而言之,抖音评分体系就如同投入湖水中的石子,所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散。但其能否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