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迁徙! 收益鸿沟触发资产再平衡
- 2025-07-28 04:08:39
- 158
一边是A股2.4万亿分红创纪录,一边是存款利率跌破1%的冰点,资本逐利的天性正在悄然改写居民财富版图。
2024年,A股市场现金分红规模约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较2023年增长14.7%。与此同时,一年期存款利率在2025年5月正式跌破1%,5年期存款利率不足1.5%;截至7月1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探至1.66%。理财类产品收益同步走弱,与红利资产的收益差距进一步扩大。
数据背后,一场因收益差距引发的“资产搬家”浪潮正席卷资本市场,居民财富配置逻辑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一、A股分红生态巨变:政策驱动与资金引力共振
2024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分红大年”,政策与市场合力推动分红机制实现三大突破:
1.分红规模与频次跨越式提升
总量创新高: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较2023年增加11.7%,32家公司分红超百亿。
中期分红爆发:975家公司发布中期分红公告,分红金额达6919.2亿元,家数和金额分别为2023年同期的4.2倍、2.7倍;多家公司首次启动中期分红,甚至有公司实现季度分红。
2.政策催化制度性变革
新“国九条”明确要求增强分红稳定性,证监会在《市值管理指引》中鼓励增加分红频次。超千家公司响应政策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3.红利资产“类固收”属性强化
中证红利ETF成立以来分红13次,2024年股息率达4.78%,形成“季度收租”效应。
红利指数产品规模达148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12%,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加速增配高股息资产。
二、固收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存款迁徙的推力形成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的波动率较低的收益渠道正经历收益率的系统性下沉:
存款利率穿透底线:六大国有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居民家庭现金和储蓄占比超50%,远高于OECD国家1/3的平均水平。
债券收益持续收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1年的3.18%降至2025年7月的1.66%,与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的股息率利差扩大至4.47%。
理财收益吸引力衰减:尽管过去几年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表现良好,但其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债市上涨红利。随着十年期国债来到历史低位,未来收益空间明显收窄,再投资风险持续增加。
三、资金流向质变:理财迁移的显性化信号
收益差驱动下,资金正从传统渠道向权益市场加速转移:
理财规模扩张提速:截至2025年6月末,市场规模达30.9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3万亿。
配置结构向权益倾斜:2024年以来低波“固收+”产品规模显著增长,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边际改善。红利类ETF规模从2021年1月的1330亿增至2025年6月的2667亿,增幅101%。
全球资本增配中国红利:港股通高股息标的受青睐,中华预期高股息指数2024年以来收益达38.54%,显著跑赢A股主流指数。
结论:红利资产重构财富版图
存款利率的“地板上限”与分红规模的“天花板突破”,共同宣告了收益来源单一时代的终结。随着理财规模突破30万亿大关和“固收+”策略普及,居民财富正从储蓄向权益市场系统性迁移。政策引导下的分红常态化,让红利资产从“周期选项”升级为“核心配置”,真正成为低利率时代的价值锚点。
当银行巨头的千亿分红与0.85%的存款利率同屏出现,市场资金的逐利本性已经做出选择——2.4万亿分红的A股,正逐渐成为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