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对美出口暴涨660%, 已经达成稀土和解? 中方表明关键立场

  • 2025-07-28 10:30:37
  • 649

没想到对美出口仍在保持上涨态势!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6月稀土磁体出口数据,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单月环比暴增660%,达到353吨。

西方媒体开始欢呼“中美稀土和解”,一些分析甚至声称中国用稀土换取了美国芯片解禁。看似冰封的中美稀土贸易难道要迎来转折?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

6月的数据确实震撼,中国对美国出口了353吨稀土磁体,相比5月份,飙升了660%。单看涨幅,极易产生一种错觉,中国对美稀土供应突然敞开大门了?

其实,这660%的增长,是建立在一个非常低的基数之上,5月份的出口量低得超乎寻常。海关数据没有直接给出5月份的数值,但一个简单计算足以看到大概,换算下5月份出口量约等于46.4吨。这意味着5月份对美出口量仅有大约46吨。

这一数值,对于庞大的美国工业体系而言,近乎于断供状态。

为何此前数月出口量如此萎靡?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发起的稀土管制。这场始于此前关税摩擦升级时刻的反制,精准打击了美国及其盟国的核心制造业链。汽车制造商首当其冲,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一片哀嚎”是当时美国企业的真实写照。

虽然后续中美在关税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缓和,但出口许可证的审批释放绝非一蹴而就。复杂的审批流程、谨慎的操作节奏,共同导致了4月和5月出口量的持续低迷。

因此,6月所谓的暴涨,很大程度上只是从接近零供应的低谷状态,爬升到一个略微恢复但依然十分有限的水平。

即使涨至353吨,对于美国工业这个巨人的需求来说,仍不过是杯水车薪。美国国内强大的汽车制造业恢复常态生产所需?满足不了。甚至被视作美国军工核心资产的F-35战机生产线需求?同样无法保障。

这一方面反映了660%涨幅背后中国对美的稀土供应恢复,是高度可控、极其有限的。它绝非无条件的供应,而是谨慎拧开了一点出口而已。

从接近零到353吨的转变,并非管制的终结,只是策略的微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6月稀土出口的“解冻”也绝非凭空而来。它的直接驱动引擎,是中美在当月达成的一项阶段性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清晰而务实:中方着手解决稀土矿物输入美国的关键瓶颈,作为交换,美方则同意恢复H20这一特定型号AI芯片对中国的出口。

这份交换协议的达成,也意味着双方都掌握着能扼住对方产业咽喉的关键筹码。对中国而言,稀土经过精炼加工后形成的先进磁体材料,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高端制造和国防工业,没有替代品、无法短期自给,是中方手中分量极重的战略筹码。对美国而言,高端芯片尤其是用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的先进芯片(如H20所代表的领域),则是其保持技术霸权、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的关键。

长期以来,美国正是挥舞着芯片制裁的大棒,试图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做出妥协让步。

但是时代正在改变。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说出了一个关键事实,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封锁战术,效果正在急剧衰减。他在谈论制裁对中国的影响时明确表示“用处不大”。

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压制裁不仅未能彻底扼杀中国产业,反而像一剂强力催化剂,刺激中国走上了一条“被迫自主、加速超车”的道路。

巨额的资金投入、顶尖人才的汇聚、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使得中国在芯片领域,特别是AI芯片赛道,进展神速。实际上,类似H20这样的芯片,中国国内已经具备了技术原理上的替代方案,当前主要制约在于规模化、商业化的产能爬升。

温水煮青蛙,稀土上放松但决不让步

对比来说,虽然我们的稀土放松了,但美国的H20解禁也并非慷慨的全面松绑,而是一种典型的饥饿营销。其核心是只限量供应有限的数量,且明确表示不会为此专门重启已经停掉的生产线。

美方此举是既想暂时缓解中国企业的部分燃眉之急,避免中国替代技术加速成熟从而完全抢占市场;又想继续利用筹码余威,维持对中国的战略牵制。

中国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来继续壮大自己的芯片产业,美国则暂时缓解了自身制造业关键原材料的短缺之痛。双方都清楚,这并非终点,只是漫长博弈中的偶尔松绑。

美国无法承受中国彻底断供的后果。他们以市场价两倍的代价,采购其美境内唯一的稀土巨头MP材料公司的产品,并豪掷4亿美元支持其商业化磁体生产。MP公司的初始目标雄心勃勃:年产1000吨商业磁铁。

然而,中国仅仅恢复部分供应,就让MP项目陷入尴尬境地。6月单月中国对美输出353吨稀土磁体,预计7月可能逼近500吨。

短短两个月,中国产品输入量就接近MP公司年产能目标的85%。这批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一旦涌入美国市场,将毫无悬念地重创MP的初期商业生存空间。

在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如山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持续以双倍价格输血MP的模式能走多远?

如果中国采取最为激烈的全面断供策略,其效果必然是迫使美国在巨大的危机感下不惜代价、全民动员发展自身的稀土产业链。

企业不愿意在存在更便宜的进口替代品时投入天文数字去建立不具经济性的自有产能,其结果必然是美国的稀土产业,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在挣扎中难以壮大。

如若不然,面对美国可能固守的“半开半闭”甚至“假开真限”策略,中国的回应也必将是谨慎的供应,足以保证美国工业界的痛苦维持在“不至于死去,但也难言畅快”的状态。

参考资料:

外媒关注:中国稀土磁体6月出口激增660%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