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知名港星公开征婚! 自曝37岁儿子求学失败, 回家躺平需要他养

  • 2025-07-25 04:04:26
  • 476

一则75岁港星征婚启事迅速冲上热搜!

而他也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就是有“鬼才填词人”之称的黎彼得。

但更令人唏嘘的是,黎彼得在采访中自曝他那位37岁的独生儿子,如今还要他养活。

看到晚年如此凄凉的他也令不少网友感到一阵唏嘘。

少年不识愁滋味

黎彼得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小家中拮据,连学业都未能完成,仅以小学学历步入社会。

年轻时他做过司机、服务员,也曾在写字楼当文员,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没有背景、没有学历的草根青年,大多终其一生也不过碌碌无为。

然而,命运在某个拐角悄然转向。

他凭借一腔热血与天赋,抓住了一个关键的机会。

1974年,在朋友牵线下,他认识了许冠杰,并在对方的引荐下进入无线电视台担任编剧,后又逐步转型做电影策划、填词人。

虽然起初并不出彩,但黎彼得并不气馁,而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一首叫《Monica》的歌。

1984年,张国荣的一曲《Monica》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也成为了张国荣正式超越谭咏麟的转折点。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红遍华语乐坛的作品,其背后藏着黎彼得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情感。

他坦言,Monica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

两人相识于一次饭局,是许冠杰介绍的。

那时的他收入微薄,在TVB写剧本,一月薪水不过千元港币,而Monica则是名门闺秀,生活优渥,追求者无数。

为了追求她,他努力装扮自己,追求名牌,也省吃俭用请她吃饭,每天接送上下班。

然而三年过去,他始终没敢开口求婚他曾说:“一个月工资1000块,吃一顿饭就花500,我哪敢求婚?”

最终,这段感情以无疾而终告别。

他把所有未能出口的情绪和爱意写进《Monica》那首歌里,也写进了歌迷的记忆中。

多年后,黎彼得选择闪婚,一段他自己形容为“没怎么谈恋爱”的关系。

两人从认识到结婚,仅用了两个月结果可想而知,婚姻迅速以离婚收场。

离婚后,他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

黎彼得没有再婚,也没再认真谈感情,一心扑在工作和育儿上。

他不止一次提过,“我这辈子最亏欠的是我的儿子。”

只是这份父爱,到了晚年,却换来一份让他痛心的回应。

黎彼得曾倾尽积蓄,花十几万港币把儿子送去南京读中医,寄望他能成才自立。

起初以为孩子对中医感兴趣,结果才发现,对方不过是“混读”——没人催课、无人监管,他便逃课、打游戏、荒废学业,四年读不下来,只能回港。

他曾说,“九成是没上课,一直在混,结果毕不了业。”

儿子回到香港后,整日窝在家里,不出门、不工作、不学习,就靠黎彼得一人挣钱养他。

两人几乎不交流,有时连话都不说,像两个陌生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黎彼得无奈又心酸地表示:“我走了,他大不了睡天桥底,不会死的。

申请公屋,总有地方住。”这不是冷血,而是对现实的无力控诉。

从辉煌走到暮年

作为填词人,黎彼得可以说是粤语流行文化的缩影。

他填过张国荣、许冠杰、梅艳芳、谭咏麟等巨星的金曲,作品几乎承载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和回忆。

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词坛巨匠,却在晚年孤身一人,住在沙田旧楼中,靠拍视频维生。

曾经有富商大刘资助过他的医疗费,但在两年前已终止。

他住院期间,没有亲人照顾,朋友钟志光带他喝茶、送饭,才让他觉得“活着还有点温暖”。

唯一的儿子只是偶尔送送外卖。

他坦言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还嗜赌成性导致经济困难。

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每一顿叉烧米线都吃得像是一场盛宴。

面对媒体镜头,他坦率表示,“我想找个老伴。”

这不是炒作,而是一个老人最真诚的愿望。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却藏着太多无声的落寞。

他说:“李龙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在这个年纪,他不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想要一个能听他唠叨、懂他心思、陪他吃饭散步的伴儿。

黎彼得的一生,是一首情歌,他为别人写过悲欢离合,也演绎了自己的一场场人生戏。

他曾无比辉煌,也跌落过低谷,用尽一生的才情换来掌声,却没换来儿子的理解与陪伴。

晚年孤独、儿子“躺平”、身体日渐衰败……但他依旧活得通透。

他说,人生最贵的,是健康,还有愿意陪你喝茶的人。

当我们回头看这位曾赋予一代人青春旋律的老词人,其实他也不过是个为爱奔波、为子操心、渴望陪伴的普通老人。

结语

而今他对儿子的态度已不再执念,而是放手。

他不再妄图改变,而是接受:“走到哪算哪,愿他自生自灭。”

但每一位父亲,嘴上说得再轻,其实心里都挂着那根线。

黎彼得晚年的现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无数代沟、亲子矛盾与情感残缺家庭的缩影。

而他那句“我想找个老伴”也许比所有金句都真实——词人一生最深的词,写在了沉默里。